〇七一至〇八〇

  071、刚才说对孩子进行赏识的教育,但是有些孩子就是不张口读经,怎么办?
  刚才我说,你遇到问题怎么办,就是不管他,再教下去,那个问题不解自解。你一直想在这问题上执着,一直想要解决他,而耽误了读经,这个问题永远还在那里。
  看来这个家长也作了这个努力,就是说孩子怎么也不开口。
  那没有太大关系。假如是胎儿或未满一周岁的孩子,他真的是不能开口说话;一般的孩子在两三岁后,就会说话了,而且很喜欢说话,如果他读经时不开口,那无所谓,他只要一直听一直听,在他内心里其实一直在「开口」。不要只注意他表面上的口,我们心灵中也有口。语言是思想的外显,只要他思想在那里转,总有一天他会开口的,他一开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所以三四嵗以下的孩子读经,最重要是听。幼儿不开口,是时候未到,不是没兴趣。
  顺便说一下兴趣问题,一般的教育理论不明白儿童心理,也不信任人性,有的读经老师先在心里预设,孩子一定没有兴趣读经的,所以要想办法引发他的兴趣,而引发孩子兴趣的方法就是适合孩子的习惯。孩子的习惯是什么?玩!所以就用「游戏教学法」鼓舞孩子。唱唱跳跳、拍手、跺脚、敲木鱼、打响板、接龙、奖品等等。如果一个老师缺乏信心,暂时这样做也可以的,但是如果长久这样做,就耽误了,因为人类本性不是如此。
  所以我们提倡老实读经,就是只管读。我们对人性是有信心,只要他读熟会背了,他就有成就感。更进一步,我们相信一个人的生命本来就是光明的、坦荡的、好学的,假如能够给他充实饱满的学习,他将感到深度的满足;这种满足或许不能用「快乐」形容,乃是一种「幸福」。读经教学最高的教学艺术,就是要开启孩子的幸福感,越读越有稳重、凝定、广大、光辉的「气象」。你不要认为孩子这么小,怎么可能有这么高的境界,我们要相信生命,生命是无穷的深奥,有无穷的秘密,我们只要诚恳地、积极地、愉悦地面对他,他将让你有出乎意表的喜悦和收获。读经就是天地之性的开发,让一个人在三岁五岁时就有一种不知其然的高远的理想和志气在他心中盘旋。不要认为孩子就只是好动的、好玩的、只是喜欢奖品的,要知道孩子同时也是喜欢稳定的、意愿学习的。你越那么想他越越表现那样子,你越认为他只是一只猴子,他越表现得像是一只猴子。
  072、有些孩子用另一些非常特殊的记忆方法,能够倒背如流,您排斥吗?
  我也听说在国际上一些人提倡快速记忆法,影像式记忆法。我是比较平实的,依照正常的生命活动,人能够听、能够覆诵、能够记忆,反覆诵读达到记忆的成果,是很自然的。久而久之他渐渐消化,甚至他长大后不一定只把原文搬出来。只会原文叫作有脚的书橱,也不见得就是最好的。他必须消化了,随时要用原文就用原文,要融会贯通就融会贯通,这样才是好的成就。所以经典是要融入到他血液中的。如果用特殊的方法,好像照相一样,一拍照把文字印到头脑里,人类也许有这样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好像不很正常,而这种记忆法记得的内容,是否能够消融应用?是否只像电脑一样,要用时,经过搜寻,把资料调出来,那资料还只是资料?如果将来使用起来这么麻烦,现在就不必用这个方法输入。所以我只能说多读背诵的方法是自然的,我认为自然才是合理的,如果不自然的方式,会不会产生不自然的效果;在还没有证实以前,我当然不能判断,但是有这个疑虑。
  您担心那种记忆只是暂时的?
  那种记忆或许是长久的,但最主要的是,能不能在生命中融化?还是只像一个影片保存着?我们生命是活的,自然的读书法会将所读的书消融在生命当中。不自然的记忆,如果是凝固的,不能随时应用,那圣人的智慧就不能酝酿开启人的生命,你的头脑只是一个记录器,用这种功,对生命的意义就不大。
  金庸的小说有一段描写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拳,他掰得也很精彩,这也是来自于中国人生哲理。话说天下各大派联合攻打武当山,张三丰已经老了,他的弟子有的受伤有的生病,只剩下一个张无忌是可造之才;张三丰在十几年来研究出一套太极拳,可以天下无敌,但是他已经老了,他就想教给张无忌。大敌当前,他没有办法一招一招教,就让他好好看,他就把太极拳演了一遍,问张无忌你记得吗?张无忌说我大概记得六成。张三丰再演练一遍,你记得吗?张无忌说我只记得三成。所有弟子都紧张起来,那怎么办,我们现在就靠你了,本来你记得六成现在只记得三成。张三丰说我再演一遍给你看,结果他再一遍,问你记得吗?张无忌说我都忘记了。张三丰说,可以去应敌了。他果然天下无敌。所以你不能把招数只放在头脑里,你一直背一直背,这样是一方面刺激脑神经发展,一方面经典用这种自然的方式进去后,他融入在生命中,他可以形成一套,也可以打散,他也可以记得,也可以忘记,到最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就不知道用特殊记忆法能不能达到这种效果,如果能,那也无所谓,如果不能,那是种危险。
  老师的疑虑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我们看精彩的电影以后,我们还是会经常在脑海里浮现这个镜头。
  但这个浮现,其实是浮现镜头的意义,就好像《易经》说「言不尽意」、「得意可以忘象,得象可以忘言。」我们所读的书是言,是文章,要记录那个象征,那个象征是象征某种意义,意义是不能说的,只能用象来表示,而你说出来的,总是不尽象征所有的内容,不能说尽象征的内容,就不能展现所有的意。所以经典言语是智慧的表现,我们是用经典言语接近智慧,而不是要把经典的言语牢牢记住,当然你不牢牢记住,将来也不能运用。
  我觉得读经教育糊里糊涂的,读啊读啊,自然记忆,记忆后也许会忘记,忘记后复习,纵使最后都忘记了,他的能力已经提升了。所以读经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背书,背书是自然的,是从背书里增进他学习能力,增进他文化的涵养,启发他的智慧,培养他的品行。
  073、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学习方式有何差别?
  不冲突。语言的学习来自于反覆接触,人类很小的时候,老天就给人类语言学习的天才,他学语音可以学得非常标准,而且只要你一直接受这种语言,他就能自己悟出语法。所以语言的学习是以人类语言天赋为背景,糊里糊涂学来的,只要给他环境,老天自然让他完成学习。文章的学习其实也相差不远,如果在文章学习的关键期内——我认为是十三岁之前,和学语一样,文也是糊里糊涂学来的——我们环境给他什么语,他就学会什么语,环境给他什么文,他就学会什么文。一个中国小孩,三岁就会讲话,讲的是白话,如果三岁到十三岁,只学白话文,将来固然也看得懂白话文,也能作白话文;但你如果让他三岁开始,日常讲白话,读书读文言,到十三岁,他也能读文言,长大后渐渐能写文言。能读能写文言,对白话的口语表达和作文都会有所帮助,但如果只学白话,便一辈子不会读文言、作文言。所以人类对语文天赋的开发,就是:有教就有,没有教就没有,你教什么他就会什么;而语文天赋的黄金时机是十三岁以内,错过时机,便「勤苦而难成」。现在我们一般的国民不会文言文,不是文言文难,而是因为我们在语文学习关键期内没有接受文言文的教育。如果政府认为文言文难,不让国民学,所有国民将一辈子都难;政府如果认为文言文应该教,他接触多了,文言文就不难了。这就好像问:英语难吗?中国孩子都说英语难,美国的孩子说汉语难,为什么换一个位置就相反呢?因为你没有给他环境。所以假如中国的环境是英语的环境,中国的孩子都会说英语容易;中国的环境都是白话文的环境,他长大就说文言文难,如果你给他文言文的环境,他会说文言文容易。我们不教孩子学文言文,反而怪文言文困难,这叫倒果为因。所以要让国民都能读祖先的书,就是能读经史子集,这很简单,就是在他语文学习关键期内,教他经史子集。怎么教?用语文的学习的正确方法教,就是只要经常接触,多念多背,糊里糊涂中就学会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人性本然的能力啊,为什么还要怀疑呢?
  074、您一再说十三岁的分水岭,这个十三岁有没有医学的依据还是有什么经验?
  十三岁当然是说明上的方便,这个没有一个固定的某个时日作一条明白的分界线,它是大略的。
  为什么一定十三岁呢?
  差不多如此,大概十三岁之前自我生活还不能独立,自我意识还没有开启,十三岁之后就日渐想要有独立的生活和思考了。现在小学毕业那一年大约十三岁,所以我们姑且用十三岁做分界线;如果早熟一点,也可以提早到十岁,晚熟一点,也可以推延到十五岁。这种分界,就是表示人类心理发展有成熟期和幼稚期,大约是十三岁。十三岁之前,我称为吸收期、记忆期、酝酿期,十三岁之后,是理解期、表现期,实用期。
  根据您的经验,十三岁前后有何差别?  
  皮亚杰对人类认知心理发展的研究,认为十二岁之前,一个人的运思能力还不成熟,定十二岁为人类抽象运思的开始,抽象运思,是思考能力成熟的标志。西方人说岁数大体用实岁,中国人用虚岁,所以皮亚杰的十二岁,就是我说的十三岁。根据我们实施读经教育的经验,所有老师也都证实,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读经的接受比较顺当、记忆力比较好,到五六年级就渐渐排斥,到初中就更不适合记忆的学习了。这不是我规定的,这是人类自然如此,不仅有学理的根据,也有实践的证明。
  有些人不明白儿童心理,也不信任人性,推广读经,一开口就说,读经是不是很乏味的?大家都说是,所以我们要鼓舞孩子,就游戏教学法,就耽误了。你不要认为孩子这么小,怎么可能有高的境界,老子不是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吗,婴儿是有道的,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孩子内在是有圣人之德的,你为什么把儿童当猴子来耍呢?
  因为他没有读《老子》。
  或许也不是没读过,一些读经推广的人也读过,但是他不信,他信也不深刻,他只是肤浅了解人的现实性;从表面上观察到孩子是好玩的,但是人的内在是坦荡光明的、是宁定的。所以一个孩子正常的表现应该是能动能静,既活泼又好学,我们要把这两方面都开展出来。孩子有时候调皮一些没关系,他只要不故意为恶,也应该在限度内接纳;至于他的静定的一方面,要好好去引导。
  有一个生动的例子:我邻居有一个小孩,刚牙牙学语,有一天他爷爷来了,他不看电视了,说爷爷老了,爷爷累了,我来帮你按摩。家长很奇怪,他只是读经,怎么能有这种心智?
  是的,所以我们要相信生命,生命是无穷的深奥,有无穷的秘密,我们只要诚恳的、积极的、光明的面对他,他将让你有出乎意表的喜悦和收获,你讲的这种例子,到处都有的。我在辽宁听过这样的故事,父母离异,放在奶奶那里,奶奶也不知道怎么教,后来听说有一个地方有全日制读经,就送去了。到了过年,孩子写贺卡给爸爸妈妈,内容是,「虽然你们没有养我,但是我读到《大学》有一句话说『为人子,止于孝』,所以以后我也要孝顺你们的。」父母看了以后,痛哭流涕,都跑来看这个孩子。你说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他怎么读得懂《大学》呢?他就有他的懂,而且用得也蛮恰当的;纵使用得不恰当,他把经典文句往积极的正面的方向去用,不对也算对了。你说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能懂《论语》的意思吗?我说不懂,但也不能说完全不懂。比如有一次,我参观读经幼儿园,我问小朋友,你们要做君子还是小人,大家都说要做君子。可能他们真正知道了君子的意思,但你如果问:什么是君子,你知道吗?他们可能就答不出来了。他们不能回答你的质问,你就说,读经不懂有什么用,这不是太无聊太蛮横了吗?
  孩子的学习方式和大人是不同的,他不是分析的、固定的、知识性的学习,而是整体的、直觉的学习,也可以说是意向性的学习。人类的这种能力是很伟大的,这种能力很快消失的,你不保养他已经是罪过了,你还摧残他。所以读经就是开发他,让一个人在三岁五岁时就有一种不知其然的高远的理想和志气在他心中盘旋。不要认为孩子就只是好动的、好玩的、喜欢奖品的,也要知道孩子是稳定的、好学的、清明的,你越这样想,他越能在这方面表现,你越认为他只是一只猴子,他越表现成一只猴子。
  075、很多人害怕学英文,怎么学好英文?
  刚才讲到语文敎育,是多接触就熟悉,到最后他就能够灵活运用。我们中国近一百年来,都希望让国人有国际眼光,国际眼光的前提是学会国际通用的语言,现在国际最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所以政府规定每个中国人都要学好英语。其实这种认知本身就是错误的。国人要有国际眼光不一定要人人都学好别人的语言,如果有一部份人把外国语言学好了,他可以用汉字来介绍啊。所以要国际眼光,不是学语言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开阔的心胸,能不能够多读它们有代表性的书,能不能体贴它们深度的文化。
  纵使要一个人有外文的能力,也有两种方式学习,一种是按照很庸俗的方法,由浅到深,从语言学起,学到文章,从浅度文章学到高度文章,这是很幼稚的想当然尔的想法。所以一百年来,中国的孩子费尽千辛万苦学外文,都是从会话开始学,你还没有学到高度文章的时候,都已经老了,而你以前学的会话和浅度的文章,毕业后几年没有用,也都忘记了。所以,中国人学英文,费力很多,收效很少,浪费多少国家的金钱,国民的青春。
  我们现在要重新思考语言学习的本质,大家都知道本国的口语,很自然就学会了,但本国的文,比如我们说中国,我们认为要从白话文学起,其实白话文是不必学的,因为白话文是记录我们的口语,所以只要你认得字就能够读白话文,只要你会写字,就能写白话文。我们的口语三岁就学完了,所以学白话文等于是重复三岁的学习,因此语文能力成长缓慢,错过时机,障碍终身,我认为白话文教育就是让整个民族文化衰颓、国民素质低落、人心败坏、亡国灭种的教育。我们要教语文,应该教高度的语文,因为语文教育是教什么就会什么,你从教文言,到十三岁以上,他就会文言。教文言,也能认字,而且认更多字,认字就会读白话文,怎么读?自己读。白话文文章不是完全没有意义,但是因为太简单,他可以自己读,所以不必教。我们既然要费工夫做教育,就只教他不能自己学的。而且语文的习得是有时机的,不趁十三岁之前教高度的文章,一辈子就把五千年文化拒之门外了,这种人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人。
  至于英语英文的教学,道理是不是一样?我们要重新反省一下。第一,英语的口语,不在我们环境中,有人开设了全天候全美语的教学环境,那是很造作的,一般的学校,上英语课时,把教室营造成外国环境来练习会话,这也是造作,这结果就是费力多而收功少。所以我认为中国最好不要教英语,我们只教英文,因为文里面有发音,也有文法,文句的发音同于口语,书上的文法同于口头的语法,所以我们只教英文,而且教高度的英文,高度英文会了,低度的英文就容易会,英文会了,英语就不用费心教了。
  我们这一代学英语的重点就是语法,让学生很反感。
  因为我们的教育不懂人性,对人性没有信心,他不知道孩子天赋的心灵中就有很大的能力,只要给他很多资料,因为文章本身有文法,他就能从许多资料中领悟出文法。所以我们不教外语则已,要教就教经典。教经典的方法,就是反覆诵读,读到会背,只要会背的资讯多了,他就能领悟语音和文法、语法。他有高度经典阅读能力,如果要学生活口语,不是很容易就学好了吗?中国人从讲英语开始学,花了很多时间,即使到了大学,英文成绩很好的人,他的会话能力大概只够美国三岁小孩的水平,阅读能力大概只能读报纸杂志,到最后外国人还是看不起你。所以近百年来中国人如果说学好英语英文,方便向西方人摇尾乞怜,是可以的,但如果想要吸收西方文化,我认为是荒唐的。你根本吸收不进来,为什么?只会和他们讲些日常生活,只会写几封信,这怎么能了解西方两千年高度的心灵,不了解他们高度的心灵,怎么能说吸收了他们的文化,所以中国近百年来的语文教育和文化策略是走错了路。
  对英文经典,听说您比较推崇莎士比亚的著作?
  也不叫推崇,莎士比亚不能完全代表西方的成就,但是他的文章难度很大,先读一读难的文章,总是好的,那就读莎士比亚的诗和剧本吧。一个人越长大就不能读这种艰难的书了,所以鼓励先读莎士比亚,然后读比较简单简的「名著选读」或「圣经选」一类的。我提倡外文读经,认为凡是世界上有文化的民族,都有他们的高度著作,比如日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甚至阿拉伯文,我们每种语文精选三万字来背熟,将来就比较有能力去学他们的语文。如果能够多学几种语文,总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不能,先把中文学起来,也就对得起这辈子了。
  076、您建议英文经典读哪几本,顺序如何?
  我建议不管哪一种语文,决定要学,就从经典的读背开始,比较省时省力地提升阅读以及口语的能力。现在英文算国际通用语言,将来可能加上中文,甚至中文流行度会超越英文而上;但是近几十年内,恐怕英文还是有必要学的。要学英文是非常容易的,背上三万字到五万字的英文经典大概就成功了。我们推广英文读经已经有七八年历史,有许多的例证可以证明孩子是喜欢读的,读起来是没有压力的,如果从幼稚园开始一面读中文,一面读英文。他的表现是英文与中文同样有兴趣,甚至有些孩子比较喜欢读英文,因为看字就能读音,比较简单嘛。
  中文您推荐四个层次的经典,那英文呢?
  这要请教专家,在中文读经教本的编订上,我有一些自信,但英文的经典,我不是专家,我的只是给出一个参考,如果你没有更好的选择,就采用我所编的教材,如果你自己有更好的意见,就用你自己的。这不必定于一尊,不是一家之言,这是公天下的事,所以有人编读经本出版,也很好,但他最好有点文化见识。如果只是为了表现自我和做生意,那成了天下的罪人了。
  有人希望您给出英文读经顺序的建议
  有两种条件来决定你先读哪一本,第一个是这个孩子年龄大小,越小就读越难的,越大就读越简单的,也就是说年龄越大,一生成就的机会已经不多了,而且他要应付学校的考试,太深的文章对考试的帮助不大,所以读些浅的,正好兼顾应试。而年龄越小,就可以读深的,因为他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他要为一生着想。第二个条件就是,家长和老师的志气,他要培养高度人才,就要教越深的,如果只为了成绩好,将来好应付生活,读一些浅的就好了。
  如果是要从较深的读起,您建议的顺序是什么?
  顺序大概是:《莎翁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英文名著选》、《英文圣经选》、《柏拉图苏氏自辩》,然后再读格言名句,如果还要再读下去,背些会话句型也无所谓。外文读经的方法就是多听、多念、多背,对一些重要教材,反覆练习。从学习的效果来说,熟读一两篇经典文章,比泛读一百篇普通的文章有用。我们用读经的方法读外文,外国人如果要学好中文,最好也用读经的方法读中文。
我有一个故事,蛮有意思,三四年前,济南孔子基金会请我去座谈,刚到时,他们就给我介绍孔子基金会和政府要在世界各国建立一百所孔子书院,已经建了六十几所——现在已经超过一百所,在往五百所一千所前进。我故意问:建孔子学院要做什么,他们说要宣扬中国文化,我问都开了什么文化课,他们说还没有到这个层次,现在只开汉语课程。我问内容是什么?他说就汉语会话啊。我说是不是像国内的小学语文课本,从小猫叫小狗跳开始?他说大概差不多。我就很严肃地说:了不起,我们中国的文化战略了不起,我们用这种教材先把外国人教笨了,将来好领导它们。
  077、有的孩子读英文一年多了,却不像读中文效果那么好,为什么呢?
  这是当然的,因为人类的语文学习必须在长久的习惯中养成。如果按照脑神经的发展来讲,三岁之前,是语言的天赋时期,你接受了什么样的发音跟语法,就构建什么样的脑神经系统来操作它,如果两三种语言一同学习,可以同时建构。到了三岁语文的神经系统几乎就定型了,如果超过三岁才学新的语文,他必须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构建出新的神经系统,如果十三岁以后才学,那就只好用原来有的系统来勉强操作了。譬如发音,是用自己母语的音去模仿,文法系统呢,必须通过思考来转换。所以建构语文最好的时机是十三岁之前,更好的时机是六岁之前,最好是三岁之前。如果已经十来岁了,才开始读中文经典,虽然文言文和白话文的文法有点不同,但还是相近的,而且发音是一样的,所以读起来比较顺适。但读英文,要构建全新的系统,当然比较难,当然效果不好啊。
  假如反过来,如果你虽然是中国人,但是你在美国生活,你的婴儿一出生就在英语环境中,如果他二三岁就读英文经典,等到他八九岁才读中文经典,这个家长可能还要怪孩子读中文经典为什么比英文没效果了。这是天理啊,有何奇怪的?这问题很无聊。何况国内教读经,每天用大部份的时间教中文,少部份的时间教英文,更难怪学生对英文畏难了。我想,如果一个中国小孩从两三岁开始,让他读英文经典和中文经典的时间一样多,一两年后,他应该会觉得两种经典同样容易。
  也许是他不想接受,有排斥心理?
  有关英文读经的难易,还有一个关键,我称为「教学心法」,就是老师和家长的心灵取向,你心里想什么,会映射到孩子身上。如果你一直认为英文很难,让孩子读英文是在残害他,结果孩子就真的愈读愈难了;如果你有很大信心,读一句是一句,孩子起码不排斥英文,慢慢走,也能够渐渐顺利起来。所以难不难是相对比较的。
  078、有孩子的母亲性格急,孩子生性比较弱,经常哭,应该怎么样调理?
  她的孩子会哭,就是因为她急躁,想要孩子不要太内向,不要哭,首先母亲不可以性急。有人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性情和习惯都是家长造成的,所以家长要懂得人性,要人性化地教导,孩子才能幸福。但也不是溺爱他,让他整天看电视,嘻嘻哈哈就是给他快乐,有时候快乐的背后是空虚,那也是另一种痛苦。而且这种空虚造成的痛苦不是几年,而是将影响一辈子。所有教育都关系到一辈子。要多用充实饱满、刚健光辉的文章来做教育,在教孩子的同时,家长也教育了自己,家长也渐渐成长;家长平和中正了,孩子就不畏缩不爱哭了,这叫作教学相长。
  079、家长总感觉孩子记忆力差怎么办?
  记忆力差解决的办法就是让他读经,他的记忆力就渐渐增强了。理解力差怎么办,也让他读经。有人说记忆力差读经好像有道理,因为读经就是训练记忆;那理解力差也可以用读经解决,是不是把读经当万灵丹了?
  记得有一次我演讲完了以后,一个老师提问说,照你这样说,读经就是万灵丹吗?我回答得很客气,说,我没有直接说它是万灵丹,但是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对于其他学习总是有帮助的。散会后,有一个家长跑来跟我说,你刚才那么客气干什么,以后你就说,读经就是万灵丹,读经就对了。呵呵,家长比我还有信心。
  您为什么那么谦虚客气呢?
  对找碴的人,我不好和他正面起冲突,希望把他也引导过来。读经是从人性出发照顾到学问全局的教育,真的可以说是万灵丹;曾经有家长问:你的孩子数学不好怎么办?本来我可以不回答,但既然说是万灵丹,对数学问题不能不处理。我说:我们来思考一下,我们的孩子数学不好,你有办法让它好吗?他说,如果有办法,就不来找你了。我说:你既说想让孩子数学好,又说不知道怎么让他好,那结论是:永远不能好——现在教育界的人,都犯同样的毛病,都知道教育有问题,都想解决问题,但连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没有,那么问题岂不是永远解决不了?假如我们发现问题了,又有了解决的办法,都不一定能把问题解决,何况连办法都没有?所以当前教育的问题是很严重的,面对问题却一筹莫展。所以我们先商讨出解决的办法,依照办法去做,看看能不能解决。但怎么发现解决的办法呢?
  我说有一种一般人常用的思考方法,就是,教育关涉到亲、师、生三方面,或许可以从这三方面想办法。首先,你去考察看看谁的数学好,你让自己的孩子三方面的情况和那个人一样,数学不也就好了吗?他说:孩子的班长数学好。我说第一件,老师的问题,请你去调查班长的数学老师是谁,让你的孩子也去跟那老师学数学。他说,全班本来就是同一个老师。我说,可见数学好不好不是老师的问题,以后不要怪罪老师不会教。我说第二件,家长的问题,请你去访问一下,班长的家长如何关心班长的数学,你也照这样关心吧。他说,据他所知,班长的家长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功课。我说,所以从今以后你不要再关心你孩子的数学了,因为数学好不好跟家长关心不关心,关系是不大的。再看第三件,学生的问题,请你的孩子去看看班长如何上数学课的,让你的孩子学个像样。他说,据孩子说,那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听课,课后不作作业。我说,就是嘛,你的孩子太认真了,应该学学班长,不预习不听课不写作业,数学才会好啊。那家长听了又好气,又好笑:这怎么可能?我说,可见数学成绩的好坏,和老师、和家长、学生都没有关系。他说,那就怪了,那数学好不好和什么有关系呢?我说,你还不知道吗?数学好不好只有一个条件。他问,什么条件?我说,那班长聪明嘛。他说,对!对!对!班长聪明。他似乎找到根本原因了,很高兴。但立即沮丧起来,说:但是我的孩子就是不聪明啊,又怎么办?
  他就想,那我怎么办?所有的家长和教育界,就在这里糊涂了。我说,如果我有办法让他变聪明,你要不要做?他说,我一定做!我说,让孩子聪明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教他读经。家长听了,就笑了,说,你只会讲读经,你该不会把读经说成是万灵丹吧?我说,我就知道你不信。因为这是最后一剂救急方子,你不信,我也没有办法了。除了读经能够确实快速增进一个孩子的聪明之外没有别的路可走了。我们只要一直读诵,不管是听进来的声音,还是读进来的声音,这样听这样看这样读,就在发展他的脑神经,而且是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所以读经是一个简单的学习活动,但是它是关涉到所有学习,是全面刺激脑神经发展,是最简单的学习、不花钱的学习,任何人都可以立刻开始做的学习,不需要任何工具帮助的学习。你弹钢琴总要有一架钢琴,打网球总要有一个网球场,读经只有一本书;这么简单而又全面的开发,为什么不做?所以数学不好的孩子,你就读经吧。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又来了,现在数学都不好了,我还用时间来读经,他岂不是学得更差吗?我说如果你的孩子还在胎儿,还在幼儿园,他就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劝你让你的孩子尽早读经。他说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了,那我劝你再生一个。
  如果你不能再生了,现在孩子小学三四年级了,已经比别人笨了,怎么办?有两个解决办法,一个是你发现教育出现问题的时候,你就要警觉,没有办法解决了,你就死了这颗心。但是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生了七年的老病,要用针灸的方法治疗,才能深入到经脉,而灸是要用艾草,艾草是越老越好,所以你生了七年的老病,你要用三年的陈艾。你说我没有三年的艾草,孟子就告诉你,从现在开始储存,三年以后你就有了,就可以治你十年老病。他说还要等三年,我现在已经病了还要等三年,孟子就告诉你,你不存,一辈子也没有三年艾草,还是从现在存吧。你为什么以前不存?如果你三四年级数学不好了,按照常理是永远不好了,你要改善他,就从现在存吧,从现在增进他的智慧吧!怎么办?求三年之艾,读三年经。你的数学经过读经后也会增强,数学能力增强怎么表现,你从原来不会的地方做起。假如三年级孩子只有一年级程度,就从一年级开始做起,不要急,不要管学校的功课进度,因为那个进度是不合人性的,你按照他自己的进度去学;三年之后,他到五六年级,数学不仅跟得上,而且还会超越。
  教育是这样做的,是长期的投入,但是你投入的方法正确,你收获是很大的。你让他读经一年,就有一年的聪明,读三年的经,聪明超越两倍三倍以上;他不是这三年聪明,他是聪明一辈子,因为聪明起来的人永远不会再笨。如果十三岁还没有聪明起来,永远不能再聪明了,所以增进聪明只有十三年的时间。增进聪明的方法就是开发脑神经系统,不断讯息的刺激,就是读经。但是有些人就是不信,那没有办法。所以我们效法邓小平同志,让一部份人先聪明起来。
  080、自闭症可以读经吗?他们读经起来困难吗?
  当然,自闭症是不好教的,但如果心智的疾患是因为脑神经发展出问题,则其解决方法在于让脑神经发展正常。我想,若读经可以促进脑神经正常的发展,对自闭症应该有改善的功能。不过,人类脑神经发展的最佳时机,是在生命的最初期,所以,有问题越早发现越好,他的自闭的坚固性还没有那么强的时候,一直用语文来刺激他,让他头脑成长得丰富而顺畅。自闭症可能是有某一方面受到障碍,资讯不通,如果帮他打通了,他的自闭状况就会减低,甚至完全改善。我们在读经教育推广中遇到很多,除了自闭症,其他心智障碍,像脑性麻痺、感觉统合不良、过动、甚至癫痫、唐氏症等等,都因为大量读经而得到很大的改善,甚至超越一般正常的孩子。有些人认为这是夸张,其实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何必夸张?现实案例到处都是,哪有夸张?
  经典本身就是打开一个人心胸的书。
  是的,但那是指智慧或德性而言,我们现在所谈的,只是语文教育对头脑的刺激作用,光从脑神经的发展来看,就应该读经,何况人格的教育更是只有读经才能解决。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