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对那么多反对的声音,如何来面对?
如果有人「真的」反对读经,我就觉得很安慰,什么叫「真的」反对?第一个意思是:我们推广读经是在关心教育,而真的反对的人可能也是出于对教育的「真心」,他怕我们把人教坏了,所以他才出来反对,这种人是有热忱的,对教育有良心,凡是有热忱有良心的人都是好人,都值得尊敬。第二个意思是:这些人之所以反对读经,是「真的」发现读经理论「真的」有问题,他提出来,给读经教育建言,补读经教育之不足,那更是值得感谢的。不过,他们是真的发现读经教育的错误吗?还是他们不了解?他们心中有自己一套对读经的想法,他们以为读经就是他想像的那样,怕那样会障碍孩子,可见他们的反对是基于他们的良心,所以我尊重他们。但是我奉劝他们,要拿出知识份子的诚意,开放一下心胸,先把读经的理论和实务了解清楚了,再来反对。很可惜,有些学者总是有热情,但不真诚,学术的真诚是先了解再做批评的啊。但,学者们或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在他们的专业上成就太大了,他的学问在他的领域中所向披靡,这种威风享受久了,养成一种唯我独尊的习性,总是用高高在上的姿态,不假思索的向外评判。他的良心和热诚实在是无的放矢啊,真是可惜了!
有些人呢,不是为了教育的良心,他是为反对而反对,凡是跟他不一样的见解,他闭着眼睛就反对,这种人叫疯子。你对疯子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只好付之一笑。我常想:如果有人能提出读经教育的缺点,指出读经的不合人性,不合教育本质,不合儿童心理,说得有道理,我会马上接受。所以,我听到有人反对读经,我总是高兴的,因为他可能成为我的老师。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人有这样的诚恳,没有人肯真正了解读经后才做批评,令我非常失望。
这些人对您的劝告有效用吗?
我从没有遇过一个是可以让我参考的,都是八股,或是五四以来的八股,或是西洋的八股,都是一偏之见,转过来就不会批评了。
在您劝告之下,有人转化观念吗?
有。有的本来反对,后来支持了,支持了他就努力协助推动。所以我相信人性,我相信真理,我相信良心,我相信知识份子。我相信读经会越走越顺利。
092、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一直在家读经,将来前途如何呢?
你所谓一直在家读经,是大量读经的意思。其实在学校也可以大量读经,如果学校知道读经的重要,他用大部份时间教读经,我们就不必提倡在家读经了。大量读经可以培养更有学习能力,有心胸志气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就前途广大。当然我也有全套培养的计划,我的计划是:十年读经,十年解经,十年立业。最标准的是三岁到十三岁,用大量的时间读经,能够背诵包括中文和外文三十万字到五十万字的经典;十三岁以后,理解力渐渐发达,就可以解经了,对于背过的经典每一字每一句每一章每一节通通解过,他就具备了相当的进修的能力;然后教他研读古今中外所有学术的代表著作,让他对人类的学术成就了然于胸,他就可以纵观全局;格局广大,不至于小家冬烘,孤陋寡闻。到了二十三岁,再让他去遍访名师,让他走遍名山大川,历练人生;到三十三岁,走向成熟。如果有独到见解,也不是他的主观意见,而是基于人类共同智慧,凝练出人类新的心灵方向。这种见解,就可以贡献给我们的民族,甚至全人类,这叫作划时代的人才、世界的人才,成为一个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祖先的人才。
教改可能要很长时间,家长希望您给一个合理建议。
在家自学可以家长自己教,可以邀邻居亲戚朋友的孩子成个班,也可以开一个私塾,天下愿意学的孩子一起来,模式很多。教学的方式,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各人加上一点自己的意见。不过,有一个总原则,就是——多读经。其他没有什么标准,可以自己设定。我也希望天下私塾可以交换意见,共同寻求更完备的模式,我将来会做这样的培训和联谊。
093、您一直在强调有生命那一刻起就应该胎教了,那应该怎样进行呢?
我们凡是做一件事,都要知道它的道理。胎儿能不能学习?如果他不能,教育就没有效果。古人有胎教的说法,我们不信了,不过近代西方也有医学研究的成果,证明胎儿是可以接受教育的,因为他的心智已经开始成长。至少为了脑神经的发展,我们应该做胎教,何况还有性情的培养呢。
我们先了解脑神经。脑神经要依靠讯息的刺激才发展,而我们人类接受讯息有五个管道,我们用眼、耳、鼻、舌、身接受色、声、香、味、触的讯息。在胎儿时期,眼鼻舌身都不起作用,只有耳朵的听觉起作用,因此我们对胎儿教育的管道非常简单,只有一种,就是声音。但要用什么声音呢?我们说用丰富的声音可以刺激精密的脑神经发展,用优雅的声音可以陶冶他的性情,所以给胎儿教育的教材就采用丰富而优雅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哪里?大家可以自己去选择。如果不会选,我建议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天地宇宙的声音,但是我们现代人类已经渐渐远离大自然了,这种声音有点难得。幸而我们还有第二种,就是天才的声音,表现为音乐,被称为经典而流传千古,叫作古典音乐;无论古今中外,这些人间的「天籁」,是最适合胎儿的教材。第三种就是经典诵读的声音,经典就是好的文章,其文气抑扬顿挫,父母念起来是亲切,音色好的人念起来是优美。音乐和诵读可以让他二十四小时同时的不断的听。现代科技发达,家里有人怀孕,准备两架播放器,一架播放古典音乐,一架播放经典诵读,两架机器放在不同的地方,早上按一个play、一个replay,声音可大可小,以小为好,因为这些声音都是天才的声音,我们就正在教孩子成为天才。接受我的观念,这样听十个月的声音出生的孩子,已经在各个地方有许多案例,我们称作「读经宝宝」。凡是读经宝宝就不一样,相貌不凡,很好养,不哭不闹,越长大越表现他的聪明,越有气质。所以我到各处去,都请当地人一定要推广当地的胎儿教育,让以后所有出生的婴儿都是读经宝宝,这种孩子好学成性,聪明绝顶,性情平和,家庭和学校免除了许多教育的烦恼,我们国家以后就出现许多人才。
一个孩子如果出生了,眼睛张开了,除了继续听之外,又可以有第二个管道的教育,就是眼睛的视觉,要色彩丰富构图优雅的图画。一种是天地宇宙的景色,所谓鬼斧神工,另一种是人类永垂不朽的名画、建筑、舞蹈、戏剧、书法。看十遍百遍,让他在三岁之前听尽世界名曲,看尽世界名画,打下他一生美感基础,培养出高度的艺术鉴赏力。这样,有了精密的头脑,加上温和的性情,就步上人生的康庄大道。
至于读经,初生后继续听,一两岁能念的时候,可以引导他跟着念,到他两三岁能够看字跟着诵读的时候,就可以正式读经了。读经,自然会认字,认字多了,就能阅读,通过阅读,可以开拓了心灵的世界。从胎儿开始,到出生,到十三岁,以读经为主,以吸收为主,以涵养为主:十三岁之后才开始去理解,开始去融会贯通、发明创造。这是我所谓的「读经的生涯规划」。
094、您现在这样温和,您也接受过胎教的教育吗?
应该没有。因为我们近一百年来的中华民族,对教育是荒废的,苍白的,国不成国,所以没有良好的教育观念。我推广读经,不是因为从小读经,要人跟我学,我是因为长大了后悔,才来推广读经,以免再误了下一代。如果我真的气质好,那是我长大以后自己修养来的,从我能够反省自己开始,十五六岁吧。一个人大概到了十五六岁,就会反省自己;当然,有些人是自暴自弃的——自暴者,就是愤青,自弃者,就患忧郁症——我认为能够积极面对自己生命,并面对世界,才更有意思。我自知基础不够,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勉励自己亡羊补牢,能够长进的地方自我长进,能够学习的地方尽量学习。不过,我如今已经垂垂老矣了,还差得很远……
您太谦虚了。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又说「和顺居中,英华发外」。我当不起古人这么说,我还是很差的,我是尽力而已。
但是别人的感受已经很好了。
你少见多怪嘛!
可是好多人都这样说。
你不要让我睡不着了。
仅仅是饱读了诗书吗?
我当然不算饱读诗书,所谓饱读诗书也有两种境界,一种是做书呆子,另一种是从读书的历程中,发现智慧,让书中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这时所读的书才是真的,才知道经典的每一句话都是实在的。近百年来的中国人一直批判古人,但是根据我的看法,如果我们自己认为自己很聪明,我想古人不见得比我们笨;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年轻,生机活泼,我想古人也曾年轻过,也相当活泼。所以我做学问,是先相信古人,然后拿我自己和古人比比,我们不如古人,要见贤思齐,如果我们比古人好,那是因为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我们要庆幸。我们看到古人的缺点没什么可骄傲的,古人的好处你还没有学到呢。所以我认为做学问的方法,首先就是相信古人,与古人为友,见贤思齐,然后面对现代。因为古人的环境和我们不一样,但是他们心灵是一样的,古人处事的态度我们可以拿来用。我们读书往往读到他的事件,但是事件背后有他的道理。事件可能过去,但是道理不会过去。有些人认为古人说的都是古事,现代有现代的事情要做,所以古书死了,没有用了,要丢掉了,这种人是不会读书的。所以我觉得假如我有一点点成就,是因为接受了智慧的薰陶。智慧是无穷的,文化是广大的,我们应该敞开心胸,先学习,再批评;不要还没学习就先批评,你一批评,就不能长进了。
095、具体如何教数学?
刚才说数学是不用教的,自己学的才算,本来就应该这么做。我在推广读经的同时,也注意到数学科学的教育,我就叫老师试试这种方式,有的老师真的尝试了。最好的起点是小学一年级,他一会认字,就可以让他自己读数学课本,做数学习题。老师有一招很管用,就是鼓励学生偷写数学作业……
偷写?
是啊,我们的体制就是军事化管理,孩子能往前做,老师不让他往前做,说,我还没有教你做,你就先做,叫作「偷写作业」,你小偷,擦掉、重写!结果那个学生一生的学习兴趣就被老师障碍了。所以明理的老师反而鼓励学生「偷写」,写到他做不下去的地方,他可以问家长、问同学、问老师。每个人都停在他思考的最前端,停下来时,老师不要逼迫他,要等待,或许再过几天,几个礼拜,几个月,他又会了,他就再往前进。有些跟不上的,怎么办呢,也一样只管让他自己做,不会做,问问同学、问问家长、问问老师,启发他一下。如果他还是不明白,这时候老师应该安慰他,不是指责他,说没关系,现在你还小,这些题目太深了,过一阵你就会了。或许过几个月,果然他会了。纵使过两三年才会,也没关系;二三年级不会做的题,他到五六年级不教就会了。
那他二三年级时,肯定不及格了?
那你的教育是要为他二年级考试及格而奋斗,还是为他一辈子幸福奋斗?
这是体制问题啊!
这是家长心态问题,老师教育理论问题,国家体制问题,所以要一体解决。如果不能全部解决,就要有一部份人负起责任,现在国家体制不能负责任,老师不能负责任,只剩下家长了,家长要负起责任。如果家长也不负这个责任,这个孩子就活该,叫作「共业」——谁叫他要出生在这样的时代?谁叫他要生在这般无知的家长的家庭?谁叫他没有遇到懂得教育的老师?我们在时代的业力笼罩之中,中华民族就是这样激情,这样妄想要赶上西方,而不知道数学科学教育的本色,坚持用这种非科学的教育,想把数学教好,当然是教不好的。所以中国人一定要反省,数学教育的方法一正确,天下孩子都很幸福,而且天下的天才很多,如果一百万人里有一个天才,全中国就应该有一千四百个天才,这些天才中,有一部份是数学天才,很自然可以成就为数学家。
就会有很多华罗庚出现?
是的,因为华罗庚一定不是在体制的课程下出现的,他一定超越了课程,所以要有天才老师才能教出天才学生。我们整个民族人口这么多,必定有几百几千个华罗庚,但白白被我们体制扼杀了。所以如果不在学校上学,就容易解决这个问题。读经私塾的孩子,数学是可有可无的,一辈子都不算数学,也可以过现代化的生活。或者先让孩子饱读诗书,看了很多课外书,到了五年级,才从一年级数学做起,大概一天就能把一年级的数学做完,一个礼拜就把二三年级做完了,一个月可以学完六年的数学。为什么要耗费那么多精神力气,一步步辛苦的做数学呢?这就是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的理解能力是慢慢成长的,理解能力越长大越精明,到了精明的时候再做简单的数学,他是愉快的;你在他还没有发展到时候强迫他做高度难度的数学,他是痛苦的。算到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甚至轻松做才容易有良好发展,因为数学一受到挫折,他就心生恐惧,心生恐惧就学不好,勉强到初中高中都是假的,这辈子不喜欢思考,跟着庸俗的大众过他的人生。所以你逼迫他学数学,不仅数学不得成就,连人生都败坏了。
所以数学教育不要那么认真了,我们要成为科学国家是非常容易的。总结一句,数学是不用教的!谁教数学谁笨,把人都教笨了。
096、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是符合天性,更多接近自然;读经是否违反天性,是否和接近自然冲突?
孩子是活的,他有机会就会接近自然。而且你让他上学就接近自然了吗?你怎么不去学校问老师,接近自然重要还是上学重要?提出这种问题的人都是推理太过,只要求别人,不想想自己。该锐利思考的地方他糊涂,这样的地方倒想表现精明,提了假问题。他把孩子想成死机器,把家长都想成暴君。
接近自然重要还是读经重要?
当然都重要,读经是我们要教的,大自然偶尔才有机会去接近的。我的理想是在大自然中开私塾,教读经。但是如果不可能呢?就在都市里吧,偶尔去山林走一走就可以了。一般人不都是这样的吗?
097、有的人教经典的时候讲解,您怎么看?
讲解不讲解都无所谓。为了省麻烦省时间,以不讲最好。纵使讲,也千万不要板起面孔来讲,因为你讲的不一定对,不一定完全。你要讲,随便讲讲,他随便听听就好了。如果你板起面孔,他以为那是标准答案,反而害他一辈子。所以,讲不讲,是自由的。但不要误会了,我说「不必讲解」,是「不必要」,不是「不可以」。有人想讲,没关系,但请不要主张一定要讲,你讲,他了解的可能还是你的,你不讲,他了解的是他自己的,所以我认为以不讲为高。讲,只是安慰你自己,可能暗中浪费了孩子,请你选择吧。有些人教读经,总忍不住要讲,也可以;我也教读经,但我总是忍得住,我不相信将来我的学生一定不如他的学生。所以我当然也能讲,但我教读经十几年,从不讲,也没有孩子问过我,十几年前的孩子,到现在,都可以自己读文言文。
您是不是觉得硬性的灌输只是增长知识,而不能增长情怀?
往往如此,但也不必然。教育是活的东西,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就是拿捏分寸就可以了。
098、读经教育如何弥补现行教育的,它们冲突吗?
凡是有意义的东西都不应该冲突,体制的教育也由许多学者研究出来的,必定有好处,不必排斥。但是要得到体制功课的成果,不需要那么多时间。所以用大量时间读经,少量时间做功课。至于大量少量的比例,那就看一个人对教育理解有多深。对儿童了解越深,读经时间自然拉长,学习能力提升了,体制内容自然容易。如果一直执着于现行教育观念,他就转不过来,就会害了他的学生,也害了自己。因为你用那么多时间教那么少的东西,孩子就比较愚笨,你就越教越困难,你把孩子的聪明才智提升了,你就轻松。
099、现在社会关于读经的提法非常多,像文化导读,经典诵读等,您的读经和他们有什么区别?
没什么区别。我刚开始推广的时候就用「读经」两个字,但是在十几年前,中国大陆对「经」这个字有忌讳,所以许多人就用比较柔和的说法,叫「经典诵读」、「文化导读」等,但是意思都一样。
但您为什么坚持用「读经」?
因为本来就是「读经」嘛!这是古人的通称,两个字说起来也比较简洁响亮。
但是会误会,以为是《佛经》、《圣经》什么。
误会,久而久之就会解除。为什么为了怕误会就取消应有的称呼呢?再说误会为《佛经》、《圣经》,也是因为佛教徒、基督教徒还保留了读经的传统。本来文化有文化的读经,宗教有宗教的读经,文化是普遍的智慧,宗教有特殊的取向。我现在提倡的是文化的读经,但是文化的读经传统已经被破坏了,而宗教还保留着,于是有人误会。误会归误会,真理还是真理,我们应该让误会回归真理,而不是委屈真理与误会妥协。所以我坚持用「读经」两字,十几年来,读经这个词语也渐渐流通,原来讲文化导读、经典诵读的人也渐渐采用「读经」了,所以我相信真理终将战胜一切,不怕一时的误会。
我们做人也一样,你假如行得正就不怕误会,俗语说「树正不怕影斜」,崔瑗座右铭说「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因此我用「读经」,而且一直会用下去,我相信以后「读经」会成为家喻户晓的词语,那时候中华民族就有救了。
100、我们很高兴看到很多学校用《弟子规》来进行德育教育,您觉得读经和道德怎么样安排?
很好啊,用《弟子规》来做德行教育是很简便有效的,我推广读经,也劝读经的孩子都读读《弟子规》,并且多多少少实践《弟子规》。但是,德行教育和读经教育是不同层次上说的,德行教育好像空气,二十四小时都要呼吸,二十四小时都要注意德行,但是并不一定要停下来用某一个时间特别练习呼吸,所以不一定拿一段时间来训练《弟子规》,《弟子规》是在日常中随机提醒的。我们要特别做的,要排课程,要定进度的,是读经,所以我们主要教读经,附带教《弟子规》。读经有定时,《弟子规》无定时,这样就相辅相成。有人把这两种教育看成排斥的,就代表不了解人生的道理,不了解这两种教育的本质。如果了解人生的道理了解了两种教育的本质,就能做恰当安排,不会心思混淆,不会张皇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