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六一至〇七〇

  061、一天一百字进度会不会太缓慢了?
  这是业余读经的标准,就是一边上学做功课,拨出一点时间读经的标准。如果你用的时间精神多一点,可以超过一百字。如果你时间精力不够,或者刚开始时不想给压力,也可以自行减少。如果一天背二十字,一年三百天来背,六十天来复习,那一年可以背六千字,背十年,六万字,也很了不起了。其实一个人心里有三万字的经典,他将来长大就能够自己读经史子集,成为一个有高度文化教养的人了,只要三万字;何况他能背六万字。所以一天二十字也了不起。但是,如果你能够全天候读经,往往孩子十三岁之前能背三十万、五十万,乃至一百万字,那是成就大才的基础。所以一个家长和老师对人生的理想有多高,教育的眼光有多远,就决定他怎么教读经。你要培养大才,非要三十万字以上不可,我的书院就是用三十万字作为入学门槛。
  062、孩子怎么能达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希望大家不要存这个妄想,如果祖上没有积什么德,很难生出这样的孩子,这是千万人之中或许有一个。所以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人,不可以妄想有这么聪明敏锐的学生,我们是尽本份。就算天生智能有障碍的孩子,我们也要尽量开发他。家长们也要平心静气的。如果看到别人的孩子一天背一千字,你的孩子很努力了,只背一百字,你就不满于这个孩子,或逼迫他,像这样的家长不是在做教育,而是在闹情绪,他不是在为人间美好而活,他是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所以一定要用安定平稳的态度来教学。
  063、关于读经私塾混龄教学该怎么办?
  混龄也有相当的合理性,其实分班要分的是能力,而不是年龄。大体我们是分识字的和不识字的。还没有认字的孩子一班,需要指导带领;已经认字的就鼓励他自己学习。大概分这两种班就可以,混龄不混龄没什么关系。人数多了分年龄也无所谓,如果学生很少,再分年龄就没什么意思了,所以混龄不混龄要看人数多少。人数多了,也可以分为四种班:能力低的,主要由老师带读;能力稍高的,主要是齐读;能力再高的,可以由老师看着而让每个人自己读;最高能力的,不用老师,自治自学。
  但确实有这种状况,就这些学生,师资能力不够,三岁和十三岁都在一起,怎么把握?
  如果人手不够,情况不允许,通通混龄也可以。像我教的那个读经班,是业馀的,一个礼拜来一次;有刚出生八个月,父母抱着,他也来读经,也有十几岁初中他也来读经,而且每个孩子都有大人陪着,有爷爷奶奶五六十岁了,也都陪着,这是大混龄,我也一样教啊。有人帮不认识字的孩子指着字,他认字就快一点,如果没有,他只听;或许书上的字对他来讲,是模模糊糊的,但是这些文字经常在他面前闪烁,老师或同学偶尔帮他指指字,他试着指,指错了也没关系,等他会背了,也渐渐能认字。认真指字,或用闪示卡教认字的孩子,大概三个月到六个月能认一两千个字;如果没有人帮他指呢,大概用半年到一年,也能认那么多字。六岁以前的孩子,前途还很远大,能够尽量帮助他,就帮助他,如果条件不允许,就用我们那招「糊里糊涂认字教学法」。
  我们教读经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读经、读经、读经。只要读经就好,越早读越好,读越多越好,其他通通不必管,糊里糊涂做下去就好。遇到问题,持续读下去,就可以解决。譬如孩子不喜欢读经,怎么办?不喜欢?继续读下去,渐渐他就喜欢了。孩子调皮怎么办?调皮?继续读下去,他就渐渐知道做人的道理,不调皮了。过动的孩子,怎么办?过动的孩子,读经读经读经,他就安静下来,不过动了。孩子学校功课不好怎么办?功课不好的孩子,要嘛是不聪明,要嘛是不用功;读经读经,读经就聪明了,读经就安静了,能用功了,聪明又用功,功课就好了。
  064、刚才有家长提出疑问,认为您说糊里糊涂地读,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我们这样看,做人是很简单的,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讲话也是很简单的,该怎么讲就怎么讲;教育是很简单的,就是该怎么教就怎么教。孩子在糊里糊涂的时候,他是用糊里糊涂的能力来学习的,我们就应该符合他的本性,这是以学生为中心来考虑教学模式,符合杜威所说的「儿童中心本位」论。所以杜威的教育理论违反了他自己的理想,他是希望我们的教育要符合学习者的能力,符合学习者的心态;而一个孩子他是糊里糊涂面对世界的,所以我们要糊里糊涂来教他。字怎么认?糊里糊涂就认了。如果精明的教他,他很痛苦。所以现在青少年错字连篇,为什么?小学的时候教太精明了。怎么办才能不写错字?一个有学问的人就不会写错字,我们应该就让一个人有学问,才是根本之道。而且一个有学问的人如果写错了字,人家还不敢说他错。所以最重要的是学问,不是认字。一个有学问的人就能写文章,所以作文不是那么重要的,批改作文不要那么认真。一个没有学问不想上进的人,你给他批改一辈子作文,他作文还是不好;一个有学问的人,你不必批改,他就能作文。现在我们不想办法让一个孩子有学问,天天在意他有没有把字认得很清楚,把作文做得合规格,结果把我们下一代都教坏了。
  在孩子糊涂的时候用糊涂的方法教,教得他满肚子都是学问,等到他能够精明的时候,他的满腹经纶就渐渐精明起来。如果在糊涂的时候你却用精明的方法来教,反而教出永远糊涂的下一代。
  现在很多家长揪住这个问题不放,是因为他没有经过这样的实验,没有看到成效,因为我们国家多年来就是这样一个体制。
  是的,没有看到就不信,要亲自看到了,才信,这种是第二等智慧。第一等智慧,虽然没有看到,他想一想就通了。对于读经教育,我希望有的人不必先问效果,只要听到这样的理论,就马上全心全意的、义无反顾的、似乎只有这一条路,勇敢走下去。有人会没有经过严密的观察,如果失败怎么办?我就跟你保证不会失败。你如果不敢冒然相信,要找一些例证,那么例证已经不胜枚举散布在天下之间了,也许就在你的身边,最怕的是你看到例证还是不信。有些人不是不信,他是不敢,他认为这是一个赌注,如果是赌注,我告诉你这是必胜的赌局,你为什么不赌一下?何况这不是打赌,这是由于对于人性的了解,对于所有教育理论的反省才凝聚出的一种教育学理。所以不要听说让孩子糊里糊涂地学,好像不合道理;该糊涂的时候就糊涂,这就是道理。
  有些家长一定要看到例证,您可以提供一些例证吗?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太多了。假如只有一两个例证我可以记得很清楚,假如那么多,成千上万,我哪里记得呢?所以我不记得任何例证。
  没有机构来统计是吗?
  没有,因为近十几年来的读经都是自发性的,许多家长老师自发教学。有些人听到后很热心,义务性的去推广,自己烧光碟,自己印手册,放假的时间到公园人多的地方去,逢人就介绍,散发他的光碟;许多路人都赶快逃避,因为以为遇到疯子。但这种热心总是能感动一些人的,有人开始教读经,很快就有成效,在每个地方都有这些人这些事。有问题的家长老师,或许你身边就有例证,只是你不去寻找;如果你真的要寻找,现在网路非常发达,也有读经的网站,你打上两个字「读经」,或者「儿童读经」,就有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资料,你就可以搜寻到、就可以看到例证。甚至有些人是留下地址电话的,你也可以亲自去或者打电话给他,凡是教读经的老师和家长都会非常热心分享的。
  如果有一人开了班,更是提供参观和解答的地点了。要不然你就去我主持的「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上看。我在台湾成立了一个「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为什么叫「全球读经」呢?因为我们认为读经这种教育观念不只是中国的,乃是世界的;因为他从人性出发,是全人类都能接受都应这样教的。这个网已经有几千页的资料,里面有基本理论,也有教学心得,当然也有这些问题的反覆讨论。譬如今天我们提到的所有问题,已经在网上提出过N遍,我也回答过N遍了。我常大言不惭地说,你尽管问,我没有不能回答的,你问题还没有问完,我就知道怎么回答你,为什么?因为你想过的问题我都替你想过了。你有一个头脑,我也有一个头脑,因为人性是一样的,所以你的头脑和我的头脑是差不多的;你会发生的问题我也知道你会发生,只是我进一步去想,所以我不只知道怎么解答你的问题,我还知道你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如果我没有这样从头到尾想过,我是不敢这样出来推广的。如果让大家真的跟着我做一项「糊里糊涂」不明不白的教育,把孩子教糊涂了,我要负责的。
  我劝有问题的人,不要到处寻求答案,最好自己做做功课。首先自己想一想:我这个问题真的是问题吗?还是我糊涂了?往往自己这样想一想,就能自己解答了。因为一个人如果不执着,是可以了解人性的,了解人性,就可以了解教育,就知道读经是否合乎教育的原理。假如一时不能解决,要知道,别人也和你一样,在一样的时代,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烦恼,所以别人提的问题,有人回答了,跟你亲自问亲自听答是一样的,所以有问题的人是可以寻求很多渠道去解决的。
  065、您一直说读经的人都是很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的人,那为什么古人都读经的,还有奸臣当道,破坏社会风气?
  我不是说读经的人都有这么高的情怀,这么高的品德,这么大的才华,我是说读经使人比较有机会、比较容易成为这样的人。人性是多样的,至少是可以分为两层——超越性和现实性,现实性往往是污浊的,我们读经是希望用光明性来化解污浊性,但是能否化得掉,能否化得完全,是没有保障的;我们只是「赞天地的化育」,在天生的基础上创造更大的机会。教育只要还有机会,我们就要去做,有大机会,更要认真做。教育如播种,是一种很可期待的希望工程,教育不是算术二加二等于四,不是机械生产线上的量产。所以如果有人问:你不是说自古以来所有读书人都读经吗,为什么古人还有那么多奸臣,历史有那么多动乱?能够这样问的人,已经有相当的文化见识,我很敬佩他。但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我们不可以跟他辩,不能说历史上的读书人个个都是圣贤,你不能这样辩,因为事实上不是这样。但不辩,怎么解答问题呢?
  我也遇到过这种问题,我会反问他:照你这样说,如果自古以来都不读经,就天下太平吗?当然不是,如果自古以来没有这些经典的薰陶,中华民族可能老早灭亡了。没看到世界上所有灭亡的民族,都是因为文化的衰落,人心的败坏吗?中华民族是因为有这些经典护持着人心,提领着人性,有了深厚的文化智慧保佑着,我们才能在颠簸的历史进程中继承不绝源远流长。所以如果历史进程中还有奸臣有乱世,不可以怪经典,而要怪人性之复杂。我们再反过来看,如果遇到奸臣乱世,请问谁去面对奸臣?谁去拯救乱世?还不是读经的人!
  所谓邪不胜正,有些人走邪路,有些人走正路,走正路的人多,走正路的人力量大,终会把世界带向光明。
  其实他们未尝不知道,救国于危难的往往就是有高知情怀的人,那么为什么不问这样的问题呢?
  因为他故意要唱反调。
  他为什么要唱反调呢?
  或者他本来就反中国文化,不支持读经,所以找碴,这种人中了五四的八股,一百年来脱不了身,是很可怜的;但他们又都很倔强,遇到这种人,我们只好退避三舍,说:好,好,别人的孩子要读,你的孩子不要读。或许有的人因为恨铁不成钢,想让读经理论更完美,他以为让人人成圣贤就完美了。其实这种思考是糊涂的,人生不能完美,只能期待它更完美,我们要怀着一颗诚敬的心,怀着长远的等待,这才是教育的本色。有人一提到读经教育,就想,你不是「以经典为师,与圣贤为友」吗?就应该人人都成圣贤啊。这种思想是妄想,这种人是妄人!
  066、在学校读经,老师和行政人员都不赞同,有什么办法说服他们吗?
  也可以说有办法,也可以说没有办法。因为人类有固定的思想,尤其是社会风气如此,所以你很难说动他。但是很难说动是不是就放弃了呢?也不是,你只管做应该做的,说你应该说的,他听也好,他不听也好,总会有人听。听到的人做,他总会有成果。有的人是专门功利主义看成果办事,有的人是专门墙头草两面倒,哪一边风气强他就跟哪一边,所以那些人终究要支持读经的,只是时间问题。假如说,他这辈子来不及支持读经了,他下一辈也会支持的,我们耐心等待他嘛。
  067、读经会影响孩子的身体锻炼吗?因为您要求读经时间很长,越长越好。
  西方在一百年前有一个生活基本规律,叫做「三八制」:学习八小时,休息运动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如果我们读经八小时,还有八小时运动,怎么会没时间运动呢?
  您是说晚上的时间也都加上?
  不是,白天也可以读一读经,运动一下啊,为什么一听读经八小时,就以为是连续八小时,都用来读经?这种想法未免太幼稚。
  您这么多年经验,什么运动比较好?
  我认为「体育」比「运动」好一些。什么叫运动?人是动物,跟动物差不多的一切活动,都叫运动。但是人类除了有动物性的运动能力之外,对于自己的身体的内外特质,甚至身体跟天地宇宙的关系,都有所研究,有所体会。所以对自己的身体也可以做合乎人性顺应天理的「教育」,这叫「体育」。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印度比较注重体育,其他民族主要是运动。因为既然要对身体做教育,那么,对人类身体的五脏六腑、奇经八脉、所有穴道、气血的循环等特色和其间的关系,都要清楚明白后,才知道如何以合理的动作,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成就所谓的「体育」。
  现在我们学校里都有「体育」课,其实都只是运动,中国人这一百年来吃了大亏了,祖先自古以来有很好的「体育」学问,却放弃得一干二净,全部去学西方的运动,以为运动才可以培养出健康的国民,免除「东亚病夫」的耻辱。固然现在国民或许比以前健康,但这是许多条件支持的,并不是因为有了「运动」,我想,如果从今以后,学校把运动课改成体育课,我们国民会更健康。所以我建议全日制读经的孩子最好要学体育,就是中国的武术、印度的瑜伽。如果有条件,请名师来教,如果没有条件,每天做一下武术的基本动作,做一下瑜伽的基本动作,这些动作也是经典,是人体动作的经典,不怕做千遍万遍。如果读经学堂能配合这些体育,家长就不必担心读经坐太久身体会不会败坏。经五、六年来私塾的经验,家长都说,孩子到私塾读经以后,身体更健康,长得更高了,为什么?因为他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心情宁定,加上练功,这样的孩子一定是有好的发育。现在孩子在家里,吃了很多垃圾食品,起居不正常,看电视一天几个小时,眼睛都看坏了。读经的孩子只看有益于身心的影片。
  很多读经班的孩子练太极可以吗?
  可以的,首先有活动,第二关系到身心,第三关系到天地宇宙,越是有深度的拳法越好,太极拳打得不好,变成太极体操,也不错。
  068、读经之外是不是也应该学习些才艺?
  是的,我也有这种主张,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也要「游于艺」。我们读《论语》,知道孔子自己也弹琴、也击磬、也唱歌,孔子是不反对学才艺的。我们读经的孩子,我也鼓励最少学一项才艺。但是这种鼓励要看机缘,因为有些地方有老师,有的地方没有;有的地方有经费请老师,有的地方没有;尤其以后我们要在农村地区推广,那里连饭都吃不饱,有没有才艺就不必计较了。总之,我们是以经典和理想为主,以知识和才艺为末。最好是本末兼备,不能兼备时,不可以舍本逐末。我们护住本,就护住了人生的命脉,所以对于才艺的态度是:有,很好,没有,也没关系,有也不必太多。除非这个孩子是某一方面的天才。中国古人不重天才,也不想培养天才,假如有天才,古人反而故意把他压下去,叫作「折节」。为什么?因为古人认为人生在天地间,最好是全才,而不是天才。最近接受西方文化后,随着西方人很看重天才,认为天才了不起;其实天才没什么了不起,他是天地自然的生成,在广土众民中,中国当然有许多天才,但一个家里生了天才,不见得是这家庭的幸运。什么叫天才?就是某一方面非常有兴趣,只能专心致力于某一方面的人,这种人往往会忽略其他方面,挂一漏万,这种人叫天才。当然他把一个小方面发挥得很好,给世界人间带来相当的文化创新,也是好事。不过,天才往往是薄命的,因为他的生命走偏锋,不健康。所以对于天才孩子是否要顺着他的资质来培养,在我来看是不必要的。假如家长老师想培养,就培养,假如不愿意,就还是读经,让他成为通才。
现在我们社会上有很多假天才,真天才是从天而来,他禀赋中就是这种才分,什么叫假天才?你提早叫他接上才艺,他自然比别人好一点,家长就认为他是天才了,其实不然。天才如果从天而来,他本来就有这个禀赋,在生命的特质上就有这种倾向,而且倾向非常尖锐。这种人怎么发现呢?用四个字就可以发现,叫做「乐此不疲」。譬如什么叫弹钢琴的天才?很容易发现的。假如孩子两三岁、五六岁时就学琴,你要时常催促他,他弹了十几分钟,下来了,说要去上厕所,再弹了十几分钟,又下来了,说要去喝水;这种孩子,就不要叫他天才了。什么叫天才?弹了几个小时,叫他吃饭了,他说等一下,我再弹一下,又弹了一个小时,饭都凉了,又催他,他说等一下;这种人可能是天才。所以家长要看孩子是否天才很简单,在你没有逼迫的情况下乐此不疲,这是天才;这种天才你培养他,将有所大成就。假如不是天才,硬逼的,他也不见得没有成就,但是这不是光辉亮丽的成就。
  所以我们近代人对于天才,可以采取中国古人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近代西方的方式;近代西方的方式就是让他往天才的方向去精深尖锐发展,让他好像烟火一样,焕发出一片光芒,照亮大地。但也可以像古人的方法,你是天才,但我要把你培养成全才,所以不让你往一偏的方向发展,保持人的性灵像天地一样开阔。
  天地创生万物,并没有特别的偏向,老子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完整的人就是各方面一起发展,不得已才略有偏向,虽然略有偏向,也要勉励自己能够尊重异己涵容天下,像这样,你的心灵与你自己是和谐的,与人是和谐的,乃至与历史天下国家宇宙都是和谐的。一个天才的心灵是破裂的,只发展一个方面,其他方面对他可有可无,这种心灵是孤单的。所以我也不鼓励一定要培养天才,也不是说培养天才不好,毕竟天才是很难得的。
  如果不要求他成为一个天才,但是培养一种情趣、情操,学习什么比较好?
  大部份人不是某一方面的天才,但大部份人需要美感的教育,美感的教育首先给予鉴赏能力。鉴赏能力不需要实际操作,比如对音乐,就是从胎儿婴儿开始听美好的音乐,听到三岁,音乐的鉴赏能力就有了。美术呢,如果出生以后就让他看名画、有名的凋塑、建筑、舞蹈、戏剧、书法,一切人类在博物馆里好的东西,都让他看过,到他三岁五岁,将有一生美术鉴赏的能力,这是不需要花很多时间的,这是日常的环境教育。
  但是,如果要自己有一技之长,要能够表演,这就必须有技术性的学习,所以鉴赏性的学习和技术性的学习有点不同。任何人都要有鉴赏性的学习,只有少数人可以有机会去作技术性学习。如果鉴赏力高又能技术,当然比较完美,譬如孔子的各种技能都很好,所谓礼乐射御书数,所以圣人是全面的发展,因此读经的孩子如果有乐器演奏的能力也很好,但是不必强求。有了鉴赏能力,生命就可以得到相当的滋润了。如果把人生学问的本末分清楚了,就一方面让富贵之家的家长能够自豪,因为他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去学才艺。另一方面,贫穷之家的家长也安心,他的孩子能够有鉴赏艺术的能力,已经可以了。所以,每个家庭都安下心来,尽其可能的去培养自己的孩子,教育只能说尽其可能,并不可划定标准,否则有人就不得安宁。我听说一些穷苦家庭的父母,拼命地工作,想尽办法,借钱贷款也让孩子学才艺,我认为除非那个孩子是天才,否则不需要如此,父母对于教育,只要尽力就可以了。如果这个孩子真的是天才,那是天下共有的,要由天下人来负责,所以一个教育步上轨道的国家,应该有发现天才培养天才的机制;现在中国还达不到这个层次,所以只能抱歉,让贫苦之家的孩子吃点亏。但是我们一定要让这些贫苦的家长安心,告诉他们尽力了就好,不要企求某种标准。
  如果学音乐,什么乐器更合适?
  或许对某个人有他比较合适的乐器,但是所有乐器,我看其开发聪明涵养艺术心灵的效果都差不多。如果要我建议一种优雅而有文化深度的乐器,我就推荐古琴吧。
  古筝呢?
  都可以。但我提倡古琴,因为它的指法变化万千,跟其他乐器一样,而他的乐曲以及声调都讲究中正平和,对性情的陶冶是很正面的。而且他是中国特有的,有特殊性才能对世界各民族产生观摩相赏的效果。如果只跟着西方人走,钢琴、小提琴,也不是不好,但对整世界贡献比较小。我这是很随意的提议,你千万不要因为我提倡古琴,就否定其他乐器,这样我就有罪过了。
  但读经家长比较信赖您。
  这样不行。我的话,只有讲读经可以信赖,其他都不必信赖。
  因为您对读经有研究,您是一个有情怀的人。
  不可以这样推,这是非理性的,把我当万事通了,不可以。
  您有很多粉丝。不可否认,就我这两天对您采访,也感受到您是有大情怀的人。我作为父母,想请您对天下父母、教育者说些什么。
  也没有什么可说的,该说的都说完了。为人父母者就要这样想,这个孩子来这个世界是不容易的,你生了他,希望能够养育他,养育包括身心两面,让他尽可能的成人成材,不要辜负他的生命。作为老师也是,你能够培养学生像宋朝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有这样的志气与理想,此生达得到达不到没关系,反正你就要把定方向走去。作为老师的,要怀着一颗永恒的心,希望下一代走得更远,开得更大。这就要暗中鼓舞学生:经典是很重要的,很容易的;书是很容易背的,不要怕;不必问有什么功效,你只要读就对了。其实孩子也不需要你给他讲什么话,只要常常赞赏他就好了,所以教读经很简单,就是多鼓励,少压迫、多期待,少要求。孩子是被引导的,你引导他走向正途,他将来就可以反过来引导家族,引导国家;所谓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以人类的命运或者是向上提升或者是向下沉沦,都靠人心的选择;而人心必须是诚意的,必须是光明的,必须是有理想的。我们希望家长和老师先弄清楚,把诚意拿出来,孩子就逐渐走向理想。
  有些家长认为培养一项技能,他以后可以生活。
  是的,这样想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人生艰难嘛,一项技艺在身,就不怕饿肚子了。但是我们教育的理想,是让一个人成为全才。一个全才的人,他将会生存得更好。现在家长是怕他孩子活不下去,给他一技之长,保障他的生存,这是教育最低的要求,这是在乱世中,一个经济萧条、没饭吃的时代,家长要紧张的事。但我请家长看看中国现在是什么时代了?虽然有些地方还是很贫穷,不过你的孩子出社会的年龄,是在十年二十年以后,那时候大概就不是现在这样。如果一个民族还为生存而担忧,这个民族就是一个没有理想、停止前进、没有希望的民族。
  一个人在衣食温饱的情况下,就应该致力人性的开发了。现在中国几乎不会饿死人了,你的孩子将来不会饿死的,我们要给孩子这种志气:「只要我不饿死,我就要好好做人,堂堂正正面对世界,用自己的生命谱出世界的光彩!」这样这个孩子才可能成为一个开朗光明的人。现在,他还没开始走他人生的路,父母老师们就把他压缩成一个「你将来可能会当乞丐,你可能会饿死,所以,你要以混一口饭吃为你人生的目的。」这样的心灵,这算什么敎育?这算什么家长?这算什么老师?
  069、孩子读经需要表演吗?
  表演是一种花样,穿插的,偶尔表演一下也未尝不可,但不是以表演为重点。不过有些地方的家长和老师,看到孩子表演就有一种自豪骄傲,可以增进他让孩子读经的信心;久而久之,对读经了解深刻了,就渐渐回归理性,让孩子在平稳安定的气氛中成长,而不要让他常常粉墨登场,因为常常彩排,是很浪费时间的。所以我说表演,是不大需要,不是一定不可以,大方向守住,其他是可有可无的。
  但是有的读经班,为了推广,为了让大家都看到,都受到震撼,这是用心良苦,所以要看情况办事,没有一定规矩。
  070、小孩子如果不想去学堂整天读经,怎么劝导?
  往往不是孩子不想去,而是家长没有决心。如果要把孩子送去专门的读经学堂,那当然是少数,一千家里面有一个家庭,已经很了不起了,能够全日在家读经的孩子是有大福气的,一般孩子都受制于家长老师时代风气的框框,把他的前途框住了。有时候不是父母,是父母的父母,人老观念老,他们以为不去学校就没有文凭,没有文凭就会饿死,这都是落伍的世界观,结果因为他们落伍的世界观就把孩子的生命压缩了,让他不得成长。有很多为人母亲的一听我演讲,就想把孩子送去全日读经,先生反对,因为先生没有听过我的理论,叫他来听,他就是不听,认为自己对,其实他是一个顽固的人。也有的父母双方都希望父母孩子全天读经,但是父亲的父母或母亲的父母反对,有的是父亲的父母支持,母亲的父母反对,结果两对老爷爷老奶奶打架。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